我家沒客廳,但有大書房 —找出自己的風格生活
上個月水電師傅來家裡維修東西,一進門就露出詫異的表情。
「咦,這裡是…..你的工作室嗎?」水電師傅好奇地問。
「沒有啦 !這裡是住家。」
「那~你們家沒有客廳嗎?」
是的,我家沒有一般人既定印象的客廳,而我把家裡最大的空間,留給書房及工作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客廳」在傳統印象當中,多是開門後率先看見的大空間,加上必備的「老三件」,沙發、茶几還有電視機,便是一個家的門面,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。
但生活越久,越發現家的日常生活,已不適合這樣的配置,客廳形同虛設,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。
與朋友相約,多會到外頭咖啡廳或餐廳,到家裡作客的比例不高。若是透天住宅或許還會有訪客光顧;至於要上樓或是大樓裡的住家,朋友經常會懶得「上去」。所以「客廳」要名副其實的機會,就更少了。
那麼失去意義的空間,被拿來做什麼呢?通常是看電視、養沙發馬鈴薯、堆放雜物,或是取代餐廳的功用。
以前,我們有個偌大的客廳,以及比主臥還小的書房。全家人擠在書房裡工作、上網、寫功課或閱讀。而坪數最大的空間—客廳,卻經常是空無一人。
漸漸地又發現,即使有客人來訪,邀請他們到沙發坐時,他們反而更愛那張木質的大餐桌。
就這樣客廳被閒置了許久。若是把房價換算進去,等於是花了2、3百萬養了一個使用率低的空間。於是突發奇想,何不把客廳改為書房呢?而這樣的念頭,就發想於住牡丹灣的那一晚。
牡丹灣是位於屏東旭海的Villa飯店,它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空間,叫「牡丹書房」。
那裡有一落一落的書櫃,牆邊一尊石造佛像垂眼靜坐,書房的中央則有個8人座的原木長桌。盛夏裡23度的涼空氣與輕音樂,拿本書窩在單人椅,任誰都想沈下思緒來享受閱讀。這是我心儀的氛圍。
日本室內設計有個「核心區」的概念。所謂「核心區」,就是家人最常待的地方,而這個地方最好是採光好又通風的區塊。
所以既然家人都習慣待在書房,那何不將客廳轉換為書房的型態呢?
於是將書桌搬到客廳,挪走了大沙發及電視櫃,客廳便成了看起來像大書房、工作室的模樣。
平時,在各自的桌前工作,小發也有自己的書桌寫功課或動手作小玩意。閒下來時,兩側書櫃裡不分主題的書隨手抽一本,坐在小沙發上閱讀,就是最享受的日常。
我們在電腦前工作、處理事務、學習或閱讀,孩子都看在眼裡,他也會習慣這樣的生活節奏。
那都不看電視了嗎?也沒有那麼清高。我們只是把電視移到一個小房間去,美其名是「影音室」,其實也就是小孩玩玩具、大人追劇、看電影、唱歌的娛樂小空間。
這樣有個好處。因為電視、電玩被關在房間裡,家人回來不會第一時間就想打開電視。取而代之的,會是翻閱桌上的雜誌,或是選個音樂,挑本書來看。只要是醒著的時候,我們幾乎都會待在這個大書房,所以每天不論是誰最晚回到家,迎接你的都會是一屋子的熱閙。
看過許多人的家,客廳總是空蕩蕩,即使全家人都在的日子,也經常是各自關在房間裡,缺少交流。尤其很多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,一回家就躲進房間,父母也弄不清他們究竟是在用功還是搞鬼。少了聚在一起的時間,心與心的距離就越來越遠。
住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,何不打破框架,多花點心思把坪效發揮到最大。喜歡美食的家庭,可以多挪點空間給廚房;學音樂的家庭,客廳也能是你們的練習室;若是喜歡手作,不妨在客廳放個大型工作桌。對了,有個朋友一心向佛,他們家的客廳就是佛像、禪凳、檀香,經書,以及濃濃的禪味。
與其讓客廳被晾在那裡,以萬年不變的套路痴痴等待客人上門,還不如把風格帶入空間,提高使用率。即使哪天有機會迎接賓客,開門的那一乍那,率先讓客人感受到的,就是這個家庭專屬的生活style。
「咦,這裡是…..你的工作室嗎?」水電師傅好奇地問。
「沒有啦 !這裡是住家。」
「那~你們家沒有客廳嗎?」
是的,我家沒有一般人既定印象的客廳,而我把家裡最大的空間,留給書房及工作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客廳」在傳統印象當中,多是開門後率先看見的大空間,加上必備的「老三件」,沙發、茶几還有電視機,便是一個家的門面,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。
但生活越久,越發現家的日常生活,已不適合這樣的配置,客廳形同虛設,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。
與朋友相約,多會到外頭咖啡廳或餐廳,到家裡作客的比例不高。若是透天住宅或許還會有訪客光顧;至於要上樓或是大樓裡的住家,朋友經常會懶得「上去」。所以「客廳」要名副其實的機會,就更少了。
那麼失去意義的空間,被拿來做什麼呢?通常是看電視、養沙發馬鈴薯、堆放雜物,或是取代餐廳的功用。
以前,我們有個偌大的客廳,以及比主臥還小的書房。全家人擠在書房裡工作、上網、寫功課或閱讀。而坪數最大的空間—客廳,卻經常是空無一人。
漸漸地又發現,即使有客人來訪,邀請他們到沙發坐時,他們反而更愛那張木質的大餐桌。
就這樣客廳被閒置了許久。若是把房價換算進去,等於是花了2、3百萬養了一個使用率低的空間。於是突發奇想,何不把客廳改為書房呢?而這樣的念頭,就發想於住牡丹灣的那一晚。
牡丹灣是位於屏東旭海的Villa飯店,它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空間,叫「牡丹書房」。
那裡有一落一落的書櫃,牆邊一尊石造佛像垂眼靜坐,書房的中央則有個8人座的原木長桌。盛夏裡23度的涼空氣與輕音樂,拿本書窩在單人椅,任誰都想沈下思緒來享受閱讀。這是我心儀的氛圍。
日本室內設計有個「核心區」的概念。所謂「核心區」,就是家人最常待的地方,而這個地方最好是採光好又通風的區塊。
所以既然家人都習慣待在書房,那何不將客廳轉換為書房的型態呢?
於是將書桌搬到客廳,挪走了大沙發及電視櫃,客廳便成了看起來像大書房、工作室的模樣。
平時,在各自的桌前工作,小發也有自己的書桌寫功課或動手作小玩意。閒下來時,兩側書櫃裡不分主題的書隨手抽一本,坐在小沙發上閱讀,就是最享受的日常。
我們在電腦前工作、處理事務、學習或閱讀,孩子都看在眼裡,他也會習慣這樣的生活節奏。
那都不看電視了嗎?也沒有那麼清高。我們只是把電視移到一個小房間去,美其名是「影音室」,其實也就是小孩玩玩具、大人追劇、看電影、唱歌的娛樂小空間。
這樣有個好處。因為電視、電玩被關在房間裡,家人回來不會第一時間就想打開電視。取而代之的,會是翻閱桌上的雜誌,或是選個音樂,挑本書來看。只要是醒著的時候,我們幾乎都會待在這個大書房,所以每天不論是誰最晚回到家,迎接你的都會是一屋子的熱閙。
看過許多人的家,客廳總是空蕩蕩,即使全家人都在的日子,也經常是各自關在房間裡,缺少交流。尤其很多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,一回家就躲進房間,父母也弄不清他們究竟是在用功還是搞鬼。少了聚在一起的時間,心與心的距離就越來越遠。
住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,何不打破框架,多花點心思把坪效發揮到最大。喜歡美食的家庭,可以多挪點空間給廚房;學音樂的家庭,客廳也能是你們的練習室;若是喜歡手作,不妨在客廳放個大型工作桌。對了,有個朋友一心向佛,他們家的客廳就是佛像、禪凳、檀香,經書,以及濃濃的禪味。
與其讓客廳被晾在那裡,以萬年不變的套路痴痴等待客人上門,還不如把風格帶入空間,提高使用率。即使哪天有機會迎接賓客,開門的那一乍那,率先讓客人感受到的,就是這個家庭專屬的生活styl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