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推《平面國》,讓人腦洞大開的短小說

科幻作家以撒·艾西莫夫在序言中提到,這一本書,是「一個人所能找到感受維度概念,最好的方法。」 心理學經典《象與騎象人》書中提到這本小說—《平面國》,因此特別找來一讀。它篇幅短短的,認真點花個一天時間便能看完。開場就帶著讀者進入科幻世界,要稱它為「奇書」,一點都不為過。 我常想,神之於人類的角度,應該就如同我們之於螻蟻吧! 或許神在四維度、人在三維度,螞蟻之類小蟲在二維度。假使我們在水灘上放一片葉子,幫螞蟻到彼岸,是不是就如同上帝幫摩西分紅海的故事呢? 《平面國》這本小說,就是藉由一「位」正方形,來講述二維世界的生活、人際、階級等等現象。你可以想像嗎?二維世界的每個人,他們看到的彼此都只是一條線,跟我們三維世界的大不相同。在《平面國》,低等人是三角形,而邊角越多內角越大,階級就越高。所以必然的,圓形是在平面國當中,階級最高的職業—牧師。 小說的男主角—正方形,有因緣體驗了一維的世界;也被三維世界、每千年只來一回的球體選作先知、傳教士,並帶至三維宇宙,從立體世界觀看平面國的一切。 走過立體世界,正方形對於更高一層的知識求之若渴,而反觀平面國的一切,卻開始感到厭倦、無知。他想把真知識帶給平面國的人民,不過「凡夫」們無法理解、政府也打壓他,在世人的眼裡,男主角正方形述說的立體世界,是荒誕不經的。 其實故事一開始,你就會覺得腦洞大開。透過作者架構的世界,或許比較能理解何謂神、佛、靈與人在同一個空間的概念,但低維度感受不到高維度的存在;而高維度對於低維度的一切是一目瞭然。 故事的背景很超時空,敍事的角度符合數理,閱讀起來感覺像看場科幻片,但令人驚訝的,這本小說竟然是西元1884年發表的作品。作者愛德溫.A.艾勃特(Edwin Abbott Abbott)生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,畢業於劍橋大學,26歲就擔任校長,同時對於神學、數學以及文學,都有深厚的造詣。 《象與騎象人》書中提到, 我們對人生理解一旦用錯比喻,就會被得團轉;但是不用比喻就想了解人生,根本是瞎子摸象。 透過作者的描述,你會在腦中描繪出不同維度世界的模樣,也更容易想像類比出更高的維度、未知的世界。 土耳其攝影師兼數位藝術家 Aydin Büyüktaş受《平面國》的影響,創作出的一系列影像作品。 《平面國》也被改編成動畫教育短片,片長約30幾分鐘。 有...